在多媒体电脑的兴起过程中,声卡功不可没,而它的发明者──创新科技公司董事会主席沈望傅的名字也将永远记录在电脑发展的史册里。
沈望傅也是一位华裔,1955年出生于新加坡武吉镇,父亲是工人,母亲是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家境贫寒。三岁时,他就帮妈妈喂鸡养鸭,常常赶着鸭群逗留在邻居窗前,沉醉在收音机播放的旋律里。他从小酷爱音乐,幻想着能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中学时代,沈望傅在学校机房里第一次接触电脑,音乐和电脑同时在脑海中碰撞,在他的幻想里又增加了发明一台象钢琴那样演奏乐曲的计算机。
70年代末,沈望傅从义安工艺学院电子系毕业,与儿时的伙伴谢广成、吴启华一同来到一家民办小厂打工,被幸运地分到电脑室工作。他们如饥似渴地钻研电脑技术,直到所在工厂被别人兼并。1981年7月,三位年轻人决定创办自己的企业,东挪西借凑集1万元新加坡币资金,在街头一间仅有10平方米的小屋里创建了创新科技公司。
26岁的沈望傅对伙伴说:“我们公司既然叫创新,就要推出与众不同的电脑产品。”两个月后,他们推出第一台“与众不同”的CT电脑,既能处理中英文文字,又能发出声音和显示图象。那一年,IBM PC机刚刚出世,从未涉足电脑设计的年轻人,研制的这款多媒体产品毛病百出,无法打开销路。
沈望傅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好高骛远的教训,他领导创新公司一边积累经验和资金,一边寻找新的突破口。1984年,他们研制出会说华语的CUBIC99型电脑,在新加坡市场上大受欢迎;1987年,创新公司第一套初级音乐系统和作曲软件面世,一步步向“电脑加钢琴”的方向逼近。
1988年8月,沈望傅告别新加坡员工到美国旧金山发展,他要把创新的事业拓展到高科技的硅谷。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沈望傅决定不涉足强手如林的电脑整机,把再次创新的目标定位于游戏音乐卡,即“声霸卡”的前身。
创新公司的声霸卡并不是PC电脑声卡的始作俑者,1986年,一位加拿大音乐教师与生产电子琴的日本雅马哈乐器公司合作,率先发明了一种叫做“魔奇音效卡”(AdLib)的产品,采用调频法(FM)用若干正弦波合成来模拟乐器的声音。调频法是斯坦福大学乔林(J.Chowning)教授发明的专利,被日本雅马哈乐器公司买断并制成芯片,成为电子琴等乐器发声的心脏部件。“魔奇音效卡”也装备了一片雅马哈OPL2型调频发音芯片。
沈望傅要研制创新声卡,不能跟着别人后面走。他在声卡里增加了一组脉冲编码调制PCM回路,使音响效果变得分外逼真。1989年,创新第一款“声霸卡”因此迅速打进美国电脑市场,顿时声威大振。
声霸卡(Sound Blaster)的直译是“声音起爆器”,它的诞生恰好赶上了多媒体大发展的最佳时机,沈望傅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990年11月27日,微软公司联合坦迪、NEC等10家个人电脑兼容机厂商,共同召开会议制定多媒体个人电脑(MPC)标准,创新公司也参与了MPC规格制定。1991年5月,沈望傅乘势推出另一款具有20复音立体声音效的超级声霸卡(SB Pro),被世界多媒体协会接受为多媒体电脑的音响标准。此后,创新的多媒体产品和为多媒体电脑提供的升级套件,如雨后春笋般涌进市场。其中,采用波表合成技术的新一代声霸卡AWE32和AWE64,甚至可以获得与录音棚相媲美的专业级音响效果。
正如沈望傅所说:“创新公司要发展就得创新,我们永远不会步人家后尘,要始终走在市场前头,成为多媒体的领头羊。”1993年10月,创新公司在德国举办的展览会上荣获了十四项奖项中的两项奖,被称作多媒体行业中的头等大事。1994年2月,声霸卡被选为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馆的永久展品。这些殊荣,使声霸卡(SB)成为声卡的代名词,截止1995年8月,全球使用声霸卡的用户已经超过1700万户。
沈望傅用声霸卡圆了他儿时的梦,圆得那么辉煌。不过,创新公司如何面对多媒体电脑即将逐步淘汰声卡的趋势,人们将拭目以待。
转载本站内容时,请务必注明来自W3xue,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