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1日,星期一,早晨4时50分,一台名叫“深蓝”的超级电脑将棋盘上的一个兵走到C4的位置时,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自己输了。世纪末的一场人机大战终于以计算机的微弱优势取胜。”
“人类最伟大的棋手”是前苏联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洛夫,而“深蓝”(DeepBlue)却是IBM公司研制的超级电脑,学名“AS/6000 SP大规模多用途并行处理机”。人类最伟大的象棋大师以2.5:3.5的比分败在一台电脑手下,顿时成为万众关注的最热门的新闻,仅在因特网上就有2700万人,络绎不绝地前往有关站点探究。新闻媒体以挑衅性的标题不断地发问:“深蓝”战胜是一个人,还是整个人类?连棋王都认了输,下一次人类还将输掉什么?智慧输掉了,人类还剩些什么?
被誉为“像人一样的机器”的“深蓝”电脑,“体重”1.4吨,“身高”208厘米,绿色的底座上立着两个黑色大柜子,共装有32个微处理器CPU,每个CPU上又有16个协处理器,实际共装备了32×16=512个微处理器。32个CPU都各自配置着256MB的内存,储存容量达到32×256=8192MB。“深蓝”的下棋软件程序大约有2万行之多,它的“思考”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亿个棋步。在下棋的过程,“深蓝”高速预测当前棋局的每一种可能的下法,平均可向前预测10~12步,最多一次预测达70棋步。在它的数据库里,储存着100多年来优秀棋手对弈的200多万个棋局,具有非常强大的棋力优势。
卡斯帕洛夫在1988年大言不惭地宣称:2000年前电脑绝不会战胜特级象棋大师,如果有谁遇到了麻烦,尽管向他寻求“锦囊妙计”。然而,这一次居然输给了“深蓝”,卡斯帕洛夫无限感叹地表示,仿佛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暗中帮助“深蓝”,他要向全人类表达自己深深的歉意。
其实,并非有什么“上帝之手”,击败卡斯帕洛夫的战绩应该归功于“深蓝”设计师许峰雄博士。
“深蓝之父”许峰雄出生于中国的台湾省,从小就喜欢研究各种新鲜事,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常常幻想自己研制一台会下棋的机器。他在台大电机系学习的是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到美国著名学府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因为这所大学不仅是世界研究国际象棋的中心,而且世界第一台能够下国际象棋的电脑就诞生在那里。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许峰雄见到了那台能下国际象棋的电脑,发现它只能“见招拆招”,而且速度很慢,这种设计永远不可能战胜人类象棋大师。从1982年开始,许峰雄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工作。1986年,他到台湾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学,就在这段时间里,他构想多年的思路逐渐清晰。许峰雄设计的第一台能下棋的电脑叫“蕊验”。1987年,他的电脑在与其他电脑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第二年,他把“蕊验”升级为“深思”,第一次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本特·拉尔森,引起了IBM公司的关注。1989年,许峰雄和他的两名助手带着具有250多个芯片、每秒能计算出750万步棋的“深思”电脑,来到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许峰雄的最终目标是挑战世界冠军,可是,就在他来到IBM公司的当年,“深思”电脑第一次与卡斯帕洛夫交手,完全抵挡不住“第一高手”的凌厉攻势。许峰雄下决心继续改进和完善他的机器。他锲而不舍地攻克各种难关,甚至在餐厅吃饭和在篮球场上打球时也在思考着技术问题。
1995年,超级并行电脑“深蓝”正式诞生。它没有辜负许峰雄的期望,终于为它的“父亲”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据说,“深蓝”在那场“世纪之战”中有好几招“神来之手”不仅令卡斯帕洛夫,也使许峰雄本人感到惊讶万分。最有趣的是,当卡斯帕罗夫的棋局处于不利的时候,他仍然习惯地睁大双眼瞪着许峰雄,似乎认为他才是自己的对手,必须用目光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可这次卡斯帕罗夫的“心理战术”却完全失去了效果,“深蓝”根本不吃这一套,惹得许峰雄偷偷地笑个不停。
“深蓝”战胜了卡斯帕罗夫以后,很多人忧心忡忡,认为如果让机器具备了人类最引以为自豪的“思想”,那么,有了思想的机器会给人类带来危机。当人们问及许峰雄这次人机大战的意义时,许峰雄却持乐观态度,他说:“实际上,‘深蓝’只是一个战胜棋王的工具,我们利用这种工具超越了人脑的极限,是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就如同电话的发明超越了人类的速度极限,缩短了人类的距离一样。”
许峰雄博士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开发“深蓝”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服务。目前,这台超级电脑正在全球银行、通信、商业等各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世界也将会继续关注许峰雄和“深蓝”的一举一动。
转载本站内容时,请务必注明来自W3xue,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