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其貌不扬的晶体管先声夺人,大摇大摆闯进电子管的“幸福家园”,电脑业界风云突变。IBM公司小沃森高瞻远瞩,策划着IBM电脑换代的重大举措,他宣布说:“从10月1日起,我们将不再设计使用电子管的机器,所有的计算机都要实现晶体管化。”
三年后, IBM公司在它的电脑产品700系列后加上了一个0,全面推出晶体管化的7000 系列电脑。 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的IBM7090型电脑,换下了诞生不过一年的IBM709电子管计算机,从1960年到1964年一直统治着科学计算的领域,并作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典型代表,被永远载入电脑的史册里。
这是IBM的黄金季节, 它稳稳当当独占鳌头,独领风骚。它登上了美国《幸福》杂志500家企业排行榜的榜首,霸占着美国电脑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它的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IBM,三个英文大写字母,每个字都由八根蓝条拼成;它的销售人员,一律着深蓝色的西装,内衬雪白的衬衫。蓝色,衬托出IBM公司不可一世的轮廓,人们开始把它称做“蓝色巨人”。当“七个小矮人”唯“蓝色巨人”的马首是瞻之后,一枝独秀的IBM,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与之抗衡吗?
“不! ”早在1953年的冬天,就在IBM实验室大门外,有一位与小沃森差不多年龄的工程师,坚定地发誓说道:“我要在IBM的地盘上将IBM击败。”虽然那时,他只有孤身一人,而且几乎是身无分文,他的大名叫肯•奥尔森(K.Olsen)。
奥尔森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氛围中成长的工程师,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都把冯•诺依曼当做心中的偶象,希望成为真正的电脑科学家。然而,奥尔森却偏要“下海”,他决定告别学院的研究工作,创办自己的电脑公司。
做出这个决定需要数十万美元。1957年盛夏,31岁的奥尔森和伙伴安德森,钻进莱克星顿图书馆,从几本工商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中,“抄”回了一个“经营方案”。带着刚学会的“经商知识”,他俩贸然来到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申请贷款。就像当年艾肯只身闯入IBM总部,向老沃森鼓吹马克1号那样,奥尔森也必须说服ARD投资公司的总经理多里奥特,他开门见山坦陈自己的打算。
“在我看来,您的公司编一份财务统计表或者花名册什么的,根本无需使用数百万美元的大型电脑。 我们能造出一种比IBM更便宜的,由用户们自己操作的小型计算机。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与机器相互交流。世界上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实是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解决的。”
多利奥特渐渐被奥尔森的设想迷住,不过他仍觉得面前两位青年锋茫太露,与蓝色巨人IBM较劲可不是好玩的。“我可以为你们筹集7万元,不过嘛,”多利奥特慢条斯理地说,“你们不能用‘计算机’做企业名称,董事会决不会相信,在通用电器公司那样的巨头都栽了跟头的电脑行业,你们能搞出什么名堂。”
奥尔森点头答应了条件,1957年8月,他的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在波士顿以南一栋破烂不堪的厂房里挂牌开张,企业名称的英文缩写是DEC,D是数字,E是设备而C是公司。奥尔森恪守了诺言,DEC招牌上没有“计算机”的影子,以制造电子设备为业,奥尔森把电脑梦深深藏进心底。一年后,这家仅12人的公司站住了脚根,卖出近10万元的产品。
当DEC的羽翼渐丰后,他们悄悄开始了电脑研制。1959年,DEC的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脑装配完成。为了不引起IBM的注意,奥尔森给它取名“程序数据处理机”,简称PDP-1。PDP-1的体积只有一台冰箱大小,用户可以从荧光屏上观察到机器处理数据的全过程,它是市场上第一台“有面孔”的计算机。
PDP-1型电脑在夹缝中成长, 一路顺风卖出53台,它使DEC销售额直线上升,在第5个年头就创造了650万美元的奇迹。1965年,当集成电路面世后,DEC公司不失时机地向全世界宣布,它生产了一种价格最低、功能最强大的PDP-8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人们开始理解到PDP-8带来的信息。那一年,街上流行“迷你裙”,姑娘们争相穿上短过膝盖的裙子,活泼轻盈,显得那么妩媚动人。新闻传媒把PDP-8与IBM的大型电脑列在一起评头论足后,戏称它是“迷你机”。“迷你”(mini)即“小型”,这种机器,小巧玲珑,长61厘米,宽48厘米,高26厘米;售价也只有1万多美元。 报纸和杂志一窝蜂登出评论文章,标题都是“小型计算机时代来临”。其后,PDP被成千上万家企业、学校和科研部门购买。到本世纪60年代末,DEC公司依托小型电脑正式崛起,并带动了约70多家公司生产这类机器。由此,奥尔森获得“小型机之父”的美誉。
整个七十年代,DEC公司集中力量开发PDP-11和VAX-11/780两大系列小型机。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小型机大规模普及推广,DEC公司的销售额以平均年增36%的速度飞速增长。1987年,该公司成立的第30个年头,它的年收入超过93亿美元,利润突破10亿,员工达到12万,成为与IBM齐名的世界第二大电脑公司,达到辉煌的顶峰。
转载本站内容时,请务必注明来自W3xue,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