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康柏同时推出386电脑的还有中国台湾的宏基公司,它的创办人名叫施振荣。
施振荣出生在台湾彰化的鹿港。三岁那年,父亲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地捱过了好多年。为了生计,妈妈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主要出售鸭蛋。打记事的时候起,少年老成的施振荣开始了他叫卖鸭蛋的“经商”生涯。母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他从未做过让母亲伤心的事,高中时期还以优异的数理成绩获得过“爱迪生奖”,从而奠定了今后踏入电脑高科技领域的扎实根基。
1964年,乡下来的青年施振荣考取了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四年本科、三年硕士,施振荣以大学第一名、研究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当即与电子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到两家由交通大学校友开办的电子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发明和创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研制数字钟、频率器、桌上计算机,直到发明了台湾第一部掌上型袖珍计算器,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支电子表笔。这些研究成果使施振荣声名大噪,仅仅5年时间,他就被推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76年是施振荣事业的转折点,那年7月天气异常炎热,施振荣满头大汗回到家中,挥动着手中的资料对夫人叶紫华说:“这个东西太奇妙了,我们将用它改写人生!”叶紫华不解地问:“什么东西这么奇妙?”“微处理器。你看,我写下了今后的创业计划,制造微电脑。”叶紫华虽然对“微处理器”一窍不通,但她十分信任丈夫的能力,全力支持先生的创业计划。
在他家的住宅里,施振荣邀了5位好朋友,加上自己夫妇二人,合股投资创办一家新的公司,并把新公司的名称定为“宏基”。“基”就是“围棋”,围棋高手施振荣要闯进电脑业界,下一盘气势恢“宏”的“基”。
宏基公司的创业基金只有100万新台币,约折合美金2.5万元,绝大部分都是向亲朋好友借来的。母亲为支持儿子的事业,把家里菲薄的积蓄都取了出来充作股本。1976年9月,施振荣租下一座临街公寓的二楼,从家里搬来办公桌椅,正式挂出了宏基公司的牌子。为了集中精力开发和销售产品,决定由没有技术背景的叶紫华女士暂且担任“董事长”,而董事长的主要工作居然是每天清晨负责开门,负责亲自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擦洗楼梯。
创业初期,施振荣带领着宏基的员工,从代理销售微处理器、研制电子游戏机、开办电脑培训班做起。不久,他们开发出“小教授”学习机,销售效益逐步成长,从1981年2亿新台币的营业额,增长为1984年营业额30亿。宏基公司被视为个人电脑的先驱企业之一。
不过,施振荣也强调指出:自从开始生产IBM PC兼容机后,才使宏基“进一步跨入个人电脑的主流市场”。宏基后来迅速崛起,莫不因此而得益。
自宏基创业以来,施振荣感受到的一次最大震撼,是1982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电脑大展上的所见所闻。开展的第一天上午,他匆匆步入会场,到处都听见人们在传述着“兼容”一词。参观者纷纷涌向康柏公司的展台,康柏的第一台PC兼容机被围得水泄不通。康柏公司的发言人宣称:它可以执行IBM PC机上的所有应用软件。
在返回台湾的飞机上,施振荣脑海里仍充满了人们对兼容电脑欢呼雀跃的影像,康柏的成功使他大受启发,也坚定了他加入兼容电脑行列的决心。从此,宏基公司逐渐把产品的重心,转移到发展PC兼容机方向。1984年底,施振荣调集研究开发部门的精锐部队,把他们送上了飞往美国硅谷的征途,任务就是熟悉和研究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一年后,他们带着学到的技术返回台湾,施振荣当即下达研制386个人电脑的命令,当时,组装一台个人电脑除了需要有微处理器芯片之外,还需要几十块不同功能的集成电路配合,而市场上能购到的芯片组件,只能达到装配组合286电脑的水平,32位的电脑芯片技术还是一片荒漠。对宏基的拓荒者来说,386工程是一次极其艰难的历程。
1986年10月,宏基公司把它的第一台,也是全世界第二台386个人电脑推向了市场,仅比康柏公司的386电脑迟到了一个月时间。施振荣兴奋地说:这不仅是中国台湾的荣耀,更为亚洲国家在个人电脑发展史上争了一口气!
从1976年算起,十年弹指一挥,施振荣把一个小公寓里的七人企业,发展为营业额近3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他并不感到满足。1985年,宏基公司在各大报刊上刊登大幅广告,醒目的标题是:“龙梦成真,指日可待!”到了1995年,宏基公司已经打进个人电脑世界十强,名列全球第七大PC电脑厂商。1996年,施振荣本人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最杰出的25位企业家”之一。
转载本站内容时,请务必注明来自W3xue,违者必究。